誤區1:只有夏秋兩季的氣候才容易導致“上火”
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晝夜溫差尤其看得出,空氣干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低,“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冬季上火則更多是由“燥”所引發。冬季氣候干燥,都會讓人的氣管黏膜凈化作用變差,直接導致鼻腔、咽喉等發干,并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如果不注意飲食調劑和補充水分,就很容易陰陽失衡,人們“上火”的機會更是隨時可能發生。冬季可能引發的“上火”癥狀,如:口干舌燥、咽喉腫痛、爛嘴角、流鼻血(小兒毛細血管網淺表,冬天過于干燥,鼻腔粘膜干燥、毛細血管擴張、受到刺激時就容易出現鼻出血的現象)、牙痛、食欲不振等,嚴重時還會導致口瘡、便秘、痔瘡等。
誤區2:只要注意飲食,寶寶就會“防火”于“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以及氣溫變化引起脫水內熱等也會使人體產生“內火”。
誤區3:寶寶腹瀉肯定是著涼了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腹瀉,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的癥狀之一。
腹瀉也會是由于“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于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
所以,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