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嬰幼兒奶粉質量的政策密集出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引發廣泛關注。相關專家認為,“奶粉新政”將有望拯救國產奶粉形象、提振消費信心,但要真正實現這一預期,還須強力落實、扎實推進相關措施,切實起到監管奶粉質量的成效。
嬰幼兒奶粉“藥業標準”監管政策明朗
近日,國務院轉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工作的意見》,圍繞行業管理、企業責任、監督監管等六大工作展開,提出一系列措施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水平。明確指出“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并實施《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自5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這一要求后,業內高度關注的“藥業標準”政策也終于明朗。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我國將實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專柜專區銷售,試行藥店專柜銷售。生產企業須具備自建自控奶源,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保質期不足1月的配方乳粉必須醒目提示或提前下架。
工信部消費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2年內暫停核準新建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項目。今后一段時間,將集中精力進行我國現有127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在這一過程中,會支持部分企業改擴建,但前提依然是兼并重組。
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局副局長林偉提出了五個“嚴格”。在整個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鏈條上,農業部的是保障奶源。
“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意欲為何?
關于國產嬰幼兒奶粉產業的政策密集出臺,顯示了政府對于該行業的高度關切。其中,“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備受關注。
“藥店系統的管理規范、嚴格,可以得到人員的指導,從而在流通環節有效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和嬰幼兒的身體健康。”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均參照藥品的管理方式,將藥店作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銷售渠道之一。
“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乳粉并不是只能在藥店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更不是實施藥店專營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管理模式。”該負責人解釋道,此舉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相對而言管理更加規范、嚴格,并更有利于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購買場所。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今后將開展試點工作,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監管模式。藥店在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嬰幼兒配方乳粉流通許可后,即可設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同時,目前已經通過審核取得嬰幼兒配方乳粉流通許可的商場、超市、食品店等經營者仍可繼續經營嬰幼兒配方乳粉。
提振消費信心“藥業標準”不是終點
從被擺上國務院常務會議,到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9部委出臺史上嚴格措施,嬰幼兒奶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食品的嚴峻局面。盡管意見仍屬綱領性文件,實施細則尚需細化,但仍將給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帶來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新政有望拯救國產奶粉消費信心。“現在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原料、技術、產能、市場空間都不缺,唯獨缺的是消費者信心。”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目前,國內奶源資源較為充足,技術設備好,很多企業的生產線尚存30%的空閑負荷。“信心恰恰是重要的,現在政府出臺嚴格的監管辦法,就是要幫助企業恢復市場信心。”
其次,重點加強對外資奶粉品牌的限制和管理,意味著“洋奶粉”品牌或將承壓漲價。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嚴禁境內分裝”意味著外資奶粉品牌未來在中國的產量將下降,或者需要調整工藝和生產線。“外資奶粉要么把生產留在國內,要么是生產在國外、以小包裝進口,但國外生產成本很高,通關渠道滯留時間很長,未來整治完成后,預計外資奶粉的價格會上漲。”
同時,專家也指出,相關措施必須強力落實,扎實推進,切實起到監管,才能實現提振國產奶粉消費信心的預期。“可以參照2010年廣州亞運會食品供應商和部分食品加工企業的做法,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視頻監控,并向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全程公開。”王丁棉建議,此舉有利于徹底打破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形成社會合力,提高監管水平,提振消費信心。
